COMPANY BUSINESSES
北京市平谷夏各庄新镇一级开发市政配套工
项目所在地为平原+丘陵+山岭地貌,对土方平衡、道路优化设计等方面要求高;规划道路网设置为环状加放射性形式,区域共有19条道路,总长约18.3km。道路规划等级分别为:城市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和对外联系的二级公路,设计内容含道路、桥梁、交通、绿化、照明、给排水、电力电信、燃气、热力等市政配套管线及水厂设计。夏各庄新镇承担平谷新城部分职能,响应了北京中心城的疏散战略,加快“东部发展带”平谷新城的建设,实现跨河组团式发展的策略。
北京市金融街地下交通系统规划研究
当前,北京金融街区域及周边次干路以上道路已完成规划,相对于城区其他区域,路网密度较大。但二环路带来大量的过境车流,区域集散交通繁忙,使得交叉口拥堵、道路运行不畅。针对金融街区域性质发展的需求与现状基础设施供给的矛盾,在矛盾和问题中寻求区域的发展,在地面道路已经没有发展空间的情况下,交通系统必须向地上、地下纵深发展。根据地上地下空间“立体化枢纽”发展的理念,打造便捷的交通网络、完善的市政设施、多维的枢纽体系是建设现代化金融中心的必由之路。发展集约化、立体化、快速、通畅的综合交通系统,有助于金融中心的迅速蓬勃发展,助力北京金融街向世界金融中心迈进。本次研究提出金融街的交通发展目标应当为:立足金融街现有空间资源,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间,发展以“立体化枢纽”为中心的“南北贯通、东西联通、有利疏散”的四通八达的地下道路系统,打造便捷的交通网络、完善的市政设施、多维的交通体系。
北京平谷区“十三五”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承载力研究
北京市平谷区作为生态涵养区,如何利用好自身区位优势和生态资源,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实现快速发展,是平谷“十三五“期间的重要课题。随着社会经济快速的发展,平谷区交通需求大幅增长。为保证未来道路交通系统适应交通环境的变化,需要对平谷区现状道路交通系统进行评估核算,为平谷十三五期间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的依据和参考。该项目研究范围为平谷区行政辖区,总面积1075平方公里。规划区常住人口42万人,其中户籍人口39.8万人。
大连市快速公交(BRT)1号线
大连市快速公交(BRT) 1号线在兴工街站与具有快速公交基本特征的有轨电车202路、201路和203路贯通线衔接,构成近期大连市快速公交“T”字形主框架。在设计中根据沿线建设环境,因地制宜、灵活选择BRT专用车道在道路断面中的位置,以路中布置为主,依次采用了混行、路中式、双向同侧式等专用道布置方式,是国内首次在一条线路中采用多种专用道布置方式。这一设计,大大地减小了道路改造工程量,提高了运营速度。项目注重结合BRT进行交通组织优化设计,大胆地对BRT线路沿线的交通症结进行合理改造,使困扰多年的大连BRT友谊立交桥交通堵点得以铲除,并实现了立体交叉口BRT优先。车站与人行过街设施有机结合,最大程度地保证了行人的过街安全,保证了车辆行驶的畅通。简洁型站台,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同时大大节省造价。
连云港快速公交(BRT)1号线
连云港市快速公交(BRT)1号线起于海州区海州客运站,途经幸福路、海连路、新港城大道、中山路、海棠路,终点位于连云区在海一方,线路总长约33.1km,设置中间站27对。项目包括线路的可行性研究、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工作。B1线建成后,专用道受车辆进出干扰较小,BRT的车速明显高于同路段的常规公交和其他车辆;风格现代、时尚简约的BRT车站位于道路中央,十分吸引乘客视线,有效提高了BRT线路的吸引力,同时侧式站台便于支线和常规公交的同台换乘、接驳。快速公交1号线具有低票价、快速和准时的特点,向市民提供优质的公共交通服务,带动了整个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的提升。
国家检察官学院
国家检察官学院是最高检察院直属唯一一所主要培养省部级、地市级检察长和高级检察官的最高培训机构,是检察官国际交流培训的基地和国内外法学学术交流的中心。总体规划设计的思路是根据国家检察官学院行业培训的特点和现代高等学院的要求,强调规划格局严谨,空间布局秩序整齐。设计的目标是营造现代检察官学院作为最高学府应有的场所精神和氛围,同时把融合有中国传统空间格局和当代高等学院开放型空间布局相结合,创造出空间轴线明确,建筑围合空间变化丰富校区。建筑群外观在有限的空间下强调大气庄重,同时建筑风格新颖,体现当代建筑的独特个性及与众不同的校园特色,塑造作为培养国家高级检察官人才的学府形象。
西南交通大学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综合实验楼
西南交通大学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综合实验楼,由综合实验楼和实验大厅两栋建筑组成;项目用地位于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的馆外实验区内,为电气学院提供实验空间。其中综合实验楼为含实验和科研办公的高层建筑 , 地上 9 层,地下 1 层;实验大厅为单层大跨度排架结构实验厅。
北京世园会北京园
作为2019世园会中华园艺展区占地面积最大的园子,北京园这次不同与以往园林博览会以“皇家园林”作为展示载体,而是把眼光锁定在了“老百姓的园艺生活”,整个园区的主题为“我家院儿”,项目基于北京胡同儿文化,采用“胡同”的形式体现特色。北京园也是中华园艺展区游客到访量最大的园子,整个园子以对园艺的表达为核心,借鉴传统造园手法,以属于“老百姓”的“城中第一佳山水”什刹海作为园林模型,以筑山、理水、植木、造景等手法,打造“北京园八景”。
天津武清大光明
项目设计充分考虑了泉州路第一商业展示界面的重要性,尽可能多的在道路一侧设计主题展示空间。方案设计上充分考虑运河文化和儿童元素的处理,通过城市的展示界面、室内外互动空间、儿童活动空间、自然式种植台地等塑造浓厚的商业氛围,为之后举办各种国际国内的展销活动提供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