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MAN RESOURCES

  • 专业团队

  • 企业培训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院士专家工作室成立于2009年10月16日。其目的是为充分发挥院士、专家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作用,积极推动集团公司科技创新,探索新产品的研发模式和新技术的孵化方式,并通过优势互补的联合项目研发,推进产学研的结合以及研究成果的工程应用,为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打造及参与日益加剧的国内外竞争起到重要的作用。
      工作室的基本任务是依托院士、专家的智力支持,通过承担集团内外立项的重大科研课题,提高公司科技研发能力,引领和促进行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并成为公司重点科研的孵化基地;进行领域重点、难点技术问题的研究,解决公司内部及行业关键技术难题,同时为公司产业化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在公司人才培养的总体规划框架下,促进实施人才发展战略,面向全公司培养领域内的技术骨干和中青年技术专家;负责公司专家委员会、计算与仿真中心及博士后工作站工作。
      院士专家工作室由施仲衡院士领衔负责,并聘请知名专家进入工作室作为研究导师。工作室设专职和兼职的研究人员,并吸收博士后进入工作室从事研发工作。承担了包括“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新型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在内的多项国家科技部、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北京市科委、北京市交通委的科研课题。目前正在承担国家科技部“十二五”“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地下结构设计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北京市科委“嵌地式接触轨供电系统及产品一体化研发” 及公司产业化项目“预制装配式地铁地下车站结构及产业化” 和“板式减震轨道综合技术及产业化应用研究”等多项课题研究工作。
      工作室依靠以院士、知名专家为代表的强大的技术优势,还承担公司内外的工程咨询项目,直接为工程创造社会与经济效益。
      工作室还与北京交通大学、同济大学、香港奥亚纳工程顾问公司、台湾世曦工程公司等国内外著名高校和咨询公司建立了长期的项目合作机制与人才培养机制。

 

院士、专家


 

  

施仲衡

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部专家委员会主任、重庆市轨道交通指挥部专家委员会主任、北京交通大学城市轨道交通研究中心主任、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博导、《都市快轨交通》杂志社主编、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专家委员会顾问、建设部专家顾问、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顾问、上海、广州、南京、深圳、成都、杭州等城市地铁专家顾问、西南交通大学名誉教授、博导。
      主编并修编了我国第一本地铁国家设计标准《地铁设计规范》,并获建设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主编我国第一本《地下铁道设计与施工》专著,主编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第一本杂志《地铁与轻轨》(现更名为《都市快轨交通》)至今,对我国地铁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黄卫
      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常务副主席。曾任东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系副教授、教授、东南大学交通学院院长、东南大学副校长、东南大学常务副校长、党委常委。1993年5月至1994年2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高级访问学者,2000年1月“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曾任江苏省建设厅厅长、党组书记、江苏省副省长、省政府党组成员、建设部副部长、党组成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党组成员、江苏十届省委候补委员、省十届人大代表、北京市副市长。2007.12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曾获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交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省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三等奖5项、四等奖1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入选国家教委跨世纪人才计划、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1年获中国高科技进步一等奖、2002年获交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焦桐善
      教授级高工、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原副总经理、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副会长兼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

 


 

 

沈景炎
      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顾问院长,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专家委员会专家、交通行业专家组副组长;中国工程咨询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建设部轨道交通专家委员会专家;建设部地铁与轻轨研究中心顾问总工程师;以及北京、上海、广州、苏州、杭州、宁波、西安、重庆、昆明、贵阳、兰州等城市的轨道交通专家和顾问;北京交通大学及同济大学兼职教授。一直从事地铁与轻轨的规划、设计与研究,曾历任技术员、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地铁轻轨研究所所长、副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经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南京等主要城市,独立担任轨道交通工程项目设计总体和负责诸多城市的规划、科研项目。

  


 

 

全永燊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北京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城市科学研究理事、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特邀委员、中国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长期在城市交通规划建设一线工作,主持指导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等20几个城市的交通规划与重大工程项目的论证。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国家及省级优秀研究成果奖2项。在国际学术活动中有重要影响。

 


 

 

张弥 
      著名轨道交通专家、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轨道交通指挥部专家委员会土建组组长、南京、重庆、苏州、昆明等城市轨道交通专家委员会专家。住建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与质量专家委员会顾问、重庆市、昆明市轨道交通专家委员会委员。都市快轨交通杂志副主编、隧道建设杂志编委会顾问。
      曾担任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铁道部科研工作,其中“铁路隧道复合衬砌”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公、铁路立交桥设计理论与软件”获建设部优秀软件三等奖;“地铁盖挖法施工”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城市施工扰动与控制”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和著作、培养了业内很多轨道交通人才。

 


 

沈子钧
      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顾问总工、教授级高工、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从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研究、咨询工作46年。参加过10余城市有关地铁、轻轨的预可研、可研、初步设计、施工设计审查、评定;多条地铁总体总包及单项设计投标、评标;“都市快轨交通”杂志常务副主编;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06——2010)战略研究等工作。参编过大型丛书“中国土木工程指南”,“地下铁道设计与施工”等的编写和副主编工作,撰写过多篇论文和多项专利的主要研究人,获奥运工程勘测设计突出贡献顾问称号。

 


 


      崔志杰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住建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专家委员会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要从事地下铁道和地下工程的设计和研究工作,参与地铁规划、设计、施工方案、风险评估、专项设计等的审查,参与工程事故抢先、处理等,提出了“修建大型地下空间(简称PBA工法)”、“暗挖法修建评定直墙地下工程”等两项专利,也用到地下铁道的车站施工中,并获得成功,已成为用暗挖法修建地铁车站的主流方法。曾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达九次,获北京市劳动模范。

 


 

  


      杨广武
      博士,教授级高工,博士生导师,北京市重大项目建设指挥部办公室总工程师,主要从事轨道交通规划、设计、施工、养护及道路桥梁设计、施工和养护及技术标准和管理办法制定等领域的工作。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共11篇;获发明专利4项;出版专著(译著等)共7部。承担的项目共9项;其中:国家级1项,部(省)级7项。

 


 


      刘志刚
      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电气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领域为电力电子技术、微机实时控制、工业自动化 、计算机网络控制。完成了“钢轨在线焊补设备及工艺”、“高速动力车内部电磁兼容性研究”、“钢轨焊补专用高频逆变焊机”“交流传动逆变器技术开发”等项目的研究并推广,是国家863项目“国产大型风力发电机电磁兼容性研究”以及国防项目“舰船综合全电力推进系统推进分系统物理实时仿真技术研究”的项目主持人。近年来在核心刊物上发表了10余篇论文和著作。
 


 


      张顶立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院长,国家973计划《城市地下工程安全性的基础理论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863计划”项目“大型跨海隧道钻爆法修建核心技术研究”负责人,隧道及地下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隧道及地下工程安全性控制”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全面负责城市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作,长期致力于隧道及地下工程设计理论与施工技术方面的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
      近十年来主要从事隧道及地下工程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在隧道病害、隧道注浆技术、海底隧道、安全风险控制、隧道围岩变形机理、支护与围岩“动态作用”体系、围岩稳定性评价体系和控制方法等领域取得了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形成系统的理论认识和核心技术体系。其研究成果在我国矿山、交通、水利、市政及军事工程中得到了应用,相关内容获得8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和4项二等奖。发表SCI、EI收录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4本,教材4本。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二等奖3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项,申请受理2项。
 

 

 

 

TO BE A DESIGN-LEADING
INTEGRATED SERVICE PROVIDER FOR
URBAN CONSTRUCTION

网站地图 法律声明
工业和信息化部版权所有 京ICP证0402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