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EVENTS
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召開“基於雲平臺的軌道交通綜合自動化系統”科技成果評價會
11月26日,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專家和學術委員會在組織召開了“基於雲平臺的軌道交通綜合自動化系統”科技成果評價會,經過專家評議,雲交自動化系統獲得“國際先進水平”的評價。
此次會議由專家委員會常務副主任仲建華主持,由中國工程院錢清泉院士擔任評審組長,來自北京、廣州、武漢、昆明、太原、西安、重慶等地的10名專家組成評審專家組。
公司第十設計所總工程師李金龍和產業化推進部總工程師吳正中分別對該成果的設計理念和技術、應用進行了彙報。“基於雲平臺的軌道交通綜合自動化系統”採用創新的面向智慧地鐵的開放式統一融合架構,打破原有弱電系統架構,建立了新的軌道交通弱電自動化系統,替代了傳統的綜合監控,列車自動監控、廣播、乘客信息、集中告警、自動售檢票、站台門等系統,與通信、信號系統深度融合。採用平臺扁平化、功能顆粒化、數據分析可視化、交互操作可視化理念,通過集約化、網絡化、功能化的思路,利用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對系統進行重新整合構建、深度融合,功能顆粒化,同時互聯辦公自動化、乘客服務等系統。並對其數據進行深度開發和運用,系統顛覆了傳統軌道交通設備的運維理念和運維方式,是軌交領域系統科技創新的全新嘗試。
中國工程院錢清泉院士在聽取完該成果的彙報後,充分肯定了本項目取得的研究成果,並指出本項目是在協會定義的雲架構標準下,基於雲平臺構建信號系統和綜合監控系統的集成,到目前為止在昆明4號線上的應用取得了比較理想的結果。未來交通強國的夢還很長,在此基礎上實現智慧城軌的夢想需要我們所有人一起努力實現。
在場專家對雲交自動化系統的體系創建、關鍵技術及工程應用情況等方面進行了認真的研討,結合協會定義的城軌雲的規範,對該核心成果中數據接入層的範圍、智能一體機的可靠性、可擴展性、對數據庫的兼容性、數據的整合與處理以及雲邊界等問題提出質詢,成果完成單位的彙報代表一一進行了解答。隨後專家從創新程度、技術經濟指標的先進程度、技術難度和複雜程度、技術重現性和成熟度、技術創新對推動科技進步和提高市場競爭能力的作用以及經濟或社會效益六個方面對該成果進行了打分,一致認為該項目基於城軌雲總體架構標準,採用基礎設施融合、數據融合、應用融合的設計理念,利用雲平臺、大數據等先進技術,通過車站智能一體機的應用、在平臺服務層實現了軟件微服務架構的應用,對多個自動化系統進行深度融合,實現了雲交自動化系統的綜合運行。其核心關鍵技術及完全自主化核心設備處於國際先進水平,具有廣泛的使用價值。
隨後,王漢軍總經理代表成果完成單位發言,向專家評審組表示了由衷的感謝,表示下一步將根據各位專家的要求和建議,對現有成果進行進一步的深化、細化和改進,讓該成果能夠更好地提升相關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和運營水平,為中國的城市軌道交通做出相應的貢獻。
最後,專家學術委執行主任仲建華對“基於雲平臺的軌道交通綜合自動化系統”科技成果評審會進行了總結,指出該項目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能獲得如此高的評價,實屬不易。充分肯定並感謝了此次來自高校、科研機構、業主單位以及協會的專家,對項目提出的寶貴意見和建議,特別是今天以錢院士為首的各位專家,提出課題評審以外的寶貴意見,確實是高屋建瓴,值得全行業開展城軌雲方面研究相關領域的專家機構借鑒和參考。
通過本次成果評價,“基於雲平臺的軌道交通綜合自動化系統”在行業內獲得更廣泛的關注和認可,也為我們今後科技創新工作提供更強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