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EVENTS

勇馭“巨龍”:80後的奮鬥青春

——記工程總承包部南水北調東幹渠13標青年突擊隊

 

編者按:

龍,一種古老傳說中的吉祥瑞獸,龍有九似,顯隱無跡,卻能呼風喚雨造福人間。在南水北調工程東幹渠項目13標段施工現場,兩臺如同鋼鐵“巨龍”般的大型工程設備——盾構機正加緊盾構施工。駕馭它們的,是我院軌道部一支以80後為骨幹、85後為主力的青年突擊隊。他們在極其複雜、困難的施工條件下,突破施工難題,盡顯鐵軍本色。

其事:馭“龍”攻艱的破題之舉 

一塊難啃的“硬骨頭”

南水北調,一項跨越南北、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戰略工程。北京市南水北調配套建設的東幹渠項目起於團城湖至第九水廠輸水工程關西莊泵站北側分水口相接,終點至大興區亦莊調節池附近,與南幹渠末端相接,全長約44.7公裏,計劃總投資91.7億元。工程建成後,將與南水北調中線幹線工程北京段、南幹渠工程、團城湖至第九水廠輸水工程一起,構成一條基本沿北五環、東五環、南五環及西四環布控的輸水環路,為北京中心城、通州新城和亦莊新城主要水廠提供雙水源供水保障。其中,第13標段位於大興區亦莊開發區,盾構隧道總長3.7千米,工程造價3.3億元,其中盾構造價約 1.3億元。承擔這一標段盾構施工任務的,是我院軌道部一支以80後為骨幹、85後為主力的年輕團隊。

盾構施工,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是不折不扣的難題!

所謂盾構施工,是一種機械化隧道施工方法,其核心是利用如同鋼鐵“巨龍”般的大型工程設備——盾構機,進行開挖切削土體、輸送土碴、拼裝隧道襯砌等施工作業。由於這種施工方法的特殊性,前期工程及土建結構具備盾構進場條件時,盾構工程須緊急搶工;而待盾構搶工實現洞通後,又要盡快撤場,為後期工程提供條件。因此,留給盾構施工的時間往往非常緊迫。

具體到這個項目當中,合同工期為2012年5月30日至2014年6月30日。而其中,留給盾構施工的時間僅有6個月,這也意味著要連續數月保持月均450環的掘進速度——盾構施工過程中,在完成切削土體、輸送土碴後,需要將盾構管片吊起拼裝成為一個完整的圓環,形成隧道堅固的內壁,因此施工人員通常用“環”來衡量挖掘進度。該工程中450環等於540米——單月達到450環的峰值並不難,但要在土層壓力、地下水壓力及一些特殊荷載等施工環境因素不斷變化的地下空間,始終保持這樣的峰值速率精准無誤地完成施工任務,絕非易事。任何一個細小的誤差或者怠懈,都可能影響施工進展乃至任務目標的達成,進而影響企業聲譽。

時間緊,任務重,難度大。這樣一支年輕的團隊,到底能不能拿下這根“硬骨頭”?

鋼鐵“巨龍”動起來

在棘手的施工任務面前,這支年輕團隊認真研究分析了工程特點:東幹渠是一條單線隧洞,盾構隧道總長3.7千米,隧洞外徑6米。其隧道在盾構管片襯砌內側,再鋪設防水層,模築抗滲抗凍的鋼筋混凝土內襯。盾構線路上分布著盾構始發井和若幹個功能井,其中盾構始發井位於區間中部,井長49.5米,地下為連續牆結構,滿足兩臺盾構機掘進的條件。針對項目實際,由兩臺盾構機背向始發掘進的技術方案應運而生。

想法雖好,但實踐起來又遇到了新的問題。項目團隊的兩臺盾構機雖然同為日立品牌,但一臺采自日本日立原廠,一臺采自青島華隧通公司,構造和配置也截然不同。“和諧號”盾構機刀盤為輻板式,開口率63%,螺旋機直徑800毫米,無軸式,總推力38500千牛;而“先鋒號”盾構機刀盤為輻條式,開口率40%,螺旋機直徑700毫米,有軸式,總推力38500千牛。如何讓這兩條特點迥異的鋼鐵“巨龍”協作呢?

項目團隊的解決方案是:年初先始發的“和諧號”穿越38號二襯豎井和亦莊分水口豎井,該盾構區間地質條件以粉質粘土和細中砂為主,兼部分砂卵石地層。盾構班組綜合考慮區間特點及盾構機狀況,將重點放在保持土壓、控制沉降上,以此達到平穩掘進的目的。後始發的“先鋒號”穿越37號二襯豎井,項目團隊又根據該區間特點和盾構機狀況,將重點放在土體改良,降低扭矩,防止掘進過程中砂層塌陷。同時,項目團隊根據東幹渠隧道二襯豎井和分水口的具體情況,反複研究後決定,盾構穿越二襯豎井時,采用在豎井兩端地層加固後,鑿除隧道洞門內圍護結構,填土至盾構上方,盾構負載掘進,拼裝管片通過,後挖除土方,拆除管片,進行二次結構施工。

其策:技術管理雙提升 鏘鏘前行

做鋼鐵“巨龍”的火眼金睛

所謂“失之毫厘謬以千裏”,尤其在地下30米深處的盾構施工過程中,如何保證背向始發的兩條鋼鐵“巨龍”不會迷失方向呢?施工團隊采用多種技術手段,充當他的火眼金睛。

盾構機本身有一套精密的測量系統,安置有棱鏡,全站儀可以隨時測得棱鏡坐標,確保盾構機的前行坐標。盾構隧道施工時,包括以地面沉降為主的各項變形監測數據一一呈現在地面的控制室。技術人員根據變形監測數據,及時調整掘進參數,有效控制下穿風險源等部位發生坍塌和沉降。項目部根據實際情況配置了7人測量組,其中,每臺盾構機設一名測量主管,地面監測一名監測主管,兩名測量員,兩名測量配合人。這些人雖然年紀不大,但都有豐富的項目經驗。在盾構施工過程中,三個主管主責明確,但分工不分家,統一由一人協調,各自相互配合。地面監測從布置監測點到每日現場監測,當日出成果,形成日報表。同時,在推進正常的情況下,每兩三天就要配合兩臺盾構機進行測量換站工作,自動測量的全站儀平臺鋼架位於隧道拱頂,每次換站都要爬上爬下,而且還要快,減少對掘進的影響。

鋼鐵“巨龍”站立行走的秘密

該項目施工過程中,盾構設備需通過75米長的亦莊分水口。以往遇到類似情況,都采取滿鋪鋼板,用水平千斤頂一步步頂推前進的通過方式。項目部“盾構創新工作室”的技術人員群策群力,創新思維,大膽提出了步履式盾構推移車的技術方案,讓盾構機“站起來行走”。這套技術方案的特點在於,無需在底板上鋪設軌道,無需外加液壓泵站,無需盾構主機與車架設備分離,而是在盾構機不需要外界設備的幹預下,以液壓的方式,實現盾構機與車架設備自主連續前進,即自行推移。推移車靠液壓驅動,四個頂升油缸猶如“四足鼎立”將盾構機主驅動“抬起來”,兩個推進油缸則負責“向前推進”這個重達幾百噸的鋼鐵“巨龍”。經過 “和諧號”盾構機的成功測試,證明該技術方案切實可行,實現了一次成功的技術創新。目前,盾構機自行推移通過線路結構物的施工工法已開始編制,而專利申請也正在進行中。

馭“龍”團隊的現代管理

標准化、學習型、團隊化的組織管理,使得項目團隊如虎添翼,在項目掌控上更加遊刃有餘。

標准化:一是強化過程控制,放棄單純追求速度的做法,從技術風險和設備保障角度,追求質量與效率的平衡,塑造更完美的產品。二是客觀分析、科學決策,改變等、靠、要、拖、推、耗的消極工作心態,摒棄拍腦門、拍胸脯等盲目決策、盲目保證的行為以及“以前都這麼幹的”、“一直沒出過問題”的僥幸心理。三是堅持盾構作業行為和管理行為規範化,讓制度規範成為習慣,而不是讓習慣成為制度規範。

學習型:一是劃分人員層次,打造機組核心力量,實現以盾構掘進和設備保障的一線機組人員為核心層,安全生產和技術經營的二線管理人員為緊密層,行政管理和後勤服務的三線保障人員為松散層的層次化區分。保證盾構掘進的基幹力量和基本單元,人隨機走,隨著總包項目特征而形成不同的盾構管理模式組合。二是新入職的畢業生一律下一線鍛煉,根據個人情況“量體裁衣”設計培養路線,並推行師徒制度,以老帶新,形成盾構人才梯隊,避免人才斷檔。三是設置盾構創新工作室,鼓勵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

團隊化:軌道部通過設立青年突擊隊,開展勞動競賽,創優爭先活動等形式,加強教育,不斷磨合,優勝劣汰,不斷凝聚團隊力量,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團隊精神和工作作風。

其人:無奮鬥,不青春

駕馭鋼鐵“巨龍”奮戰在施工一線的,是軌道部周劉剛青年突擊隊,一支以80後為骨幹,85後為主力的年輕團隊。盾構項目經理周劉剛,32歲,北京市青年崗位能手,曾轉戰北京地鐵五號線劉家窯車站、北京地鐵亦莊線、大連地鐵101標複合岩層等盾構區間。盾構項目總工程師,魏斌效,30歲,曾參與地鐵十號線二期16標、地鐵九號線06標等盾構項目,有著豐富經驗。項目總經濟師,呂曉雯,28歲,研究生畢業,項目部裏的“小算盤”,曆經了幾個項目的曆練。盾構機機組人員基本為85後,“和諧號”的機長張玉奇、副機長宋祥林、操作手蔣振振……這些人與盾構管理中心一起成長,肯吃苦、能奉獻、有擔當,成為了名符其實的主力。2009年,這支隊伍還因為參與北京地鐵亦莊線盾構區間施工,獲得了當年本單位勞動競賽“特別能戰鬥集體”的榮譽稱號。

在項目現場,小夥子們一天兩班倒,白班太陽未出下井天黑上井,夜班天黑下井天剛亮上井,一幹就是12小時,午飯和夜班飯都在狹小的工作間進行。班組人員和勞務工人齊上陣,每個班下來都是一身油泥。雖然有輪崗機制,但由於工期緊張,小夥子們大都奉獻了自己的周末,基本處於連軸轉的狀態。很多小夥子因沒有閑暇時間,談好的女朋友“黃了”。很多人奮戰在生產一線,錯過了考證評職稱的機會。一切的努力和奉獻,都是為了工程目標的順利達成。

猛虎入林而威可載,巨龍出水則神自立。同樣的道理,校驗一支團隊的含金量,莫過於將其放置在極端困難的環境下,以實踐考量其成色。縱覽其事、其策、其人,一以貫之,不僅為項目成功竣工提供了堅強保障,更是我院80後團隊風采的生動、集中體現。

 

TO BE A DESIGN-LEADING
INTEGRATED SERVICE PROVIDER FOR
URBAN CONSTRU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