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MAN RESOURCES

  • 專業團隊

  • 企業培訓

北京城建設計發展集團院士專家工作室成立於2009年10月16日。其目的是為充分發揮院士、專家在技術創新、人才培養等方面的作用,積極推動集團公司科技創新,探索新產品的研發模式和新技術的孵化方式,並通過優勢互補的聯合項目研發,推進產學研的結合以及研究成果的工程應用,為集團公司核心競爭力的打造及參與日益加劇的國內外競爭起到重要的作用。
      工作室的基本任務是依托院士、專家的智力支持,通過承擔集團內外立項的重大科研課題,提高總院科技研發能力,引領和促進行業的技術創新和發展,並成為集團公司重點科研的孵化基地;進行領域重點、難點技術問題的研究,解決公司內部及行業關鍵技術難題,同時為公司產業化發展提供強大支撐;在公司人才培養的總體規劃框架下,促進實施人才發展戰略,面向全公司培養領域內的技術骨幹和中青年技術專家;負責集團公司專家委員會、計算與仿真中心及博士後工作站工作。
      院士專家工作室由施仲衡院士領銜負責,並聘請知名專家進入工作室作為研究導師。工作室設專職和兼職的研究人員,並吸收博士後進入工作室從事研發工作。承擔了包括“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新型城市軌道交通技術”在內的多項國家科技部、國家發改委、住建部、北京市科委、北京市交通委的科研課題。目前正在承擔國家科技部“十二五”“城市地下空間規劃與地下結構設計關鍵技術研究及示範”、北京市科委“嵌地式接觸軌供電系統及產品一體化研發” 及院內產業化項目“預制裝配式地鐵地下車站結構及產業化” 和“板式減震軌道綜合技術及產業化應用研究”等多項課題研究工作。
      工作室依靠以院士、知名專家為代表的強大的技術優勢,還承擔公司內外的工程咨詢項目,直接為工程創造社會與經濟效益。
      工作室還與北京交通大學、同濟大學、香港奧亞納工程顧問公司、臺灣世曦工程公司等國內外著名高校和咨詢公司建立了長期的項目合作機制與人才培養機制。

 

院士、專家


 

  

施仲衡

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專家委員會主任、北京市軌道交通指揮部專家委員會主任、重慶市軌道交通指揮部專家委員會主任、北京交通大學城市軌道交通研究中心主任、軌道交通控制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教授、博導、《都市快軌交通》雜志社主編、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專家委員會顧問、建設部專家顧問、北京市人民政府專家顧問、上海、廣州、南京、深圳、成都、杭州等城市地鐵專家顧問、西南交通大學名譽教授、博導。
      主編並修編了我國第一本地鐵國家設計標准《地鐵設計規範》,並獲建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主編我國第一本《地下鐵道設計與施工》專著,主編我國城市軌道交通第一本雜志《地鐵與輕軌》(現更名為《都市快軌交通》)至今,對我國地鐵行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指導作用。

 


 

 

黃衛
      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常委,自治區常務副主席。曾任東南大學交通運輸工程系副教授、教授、東南大學交通學院院長、東南大學副校長、東南大學常務副校長、黨委常委。1993年5月至1994年2月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高級訪問學者,2000年1月“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曾任江蘇省建設廳廳長、黨組書記、江蘇省副省長、省政府黨組成員、建設部副部長、黨組成員、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黨組成員、江蘇十屆省委候補委員、省十屆人大代表、北京市副市長。2007.12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曾獲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國家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交通部科技進步三等獎、省科技進步二等獎5項、三等獎5項、四等獎1項,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入選國家教委跨世紀人才計劃、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001年獲中國高科技進步一等獎、2002年獲交通部科技進步一等獎。

  


 

焦桐善
      教授級高工、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原副總經理、中國交通運輸協會副會長兼城市軌道交通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

 


 

 

沈景炎
      北京城建設計研究總院顧問院長,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專家委員會專家、交通行業專家組副組長;中國工程咨詢協會學術委員會委員;建設部軌道交通專家委員會專家;建設部地鐵與輕軌研究中心顧問總工程師;以及北京、上海、廣州、蘇州、杭州、寧波、西安、重慶、昆明、貴陽、蘭州等城市的軌道交通專家和顧問;北京交通大學及同濟大學兼職教授。一直從事地鐵與輕軌的規劃、設計與研究,曾曆任技術員、工程師、高級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地鐵輕軌研究所所長、副院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曾經在北京、上海、廣州、重慶、南京等主要城市,獨立擔任軌道交通工程項目設計總體和負責諸多城市的規劃、科研項目。

  


 

 

全永燊
      北京交通發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北京工業大學博士生導師、中國城市科學研究理事、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理事、建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特邀委員、中國交通運輸系統工程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城市交通規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長期在城市交通規劃建設一線工作,主持指導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京等20幾個城市的交通規劃與重大工程項目的論證。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國家及省級優秀研究成果獎2項。在國際學術活動中有重要影響。

 


 

 

張彌 
      著名軌道交通專家、北京交通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軌道交通指揮部專家委員會土建組組長、南京、重慶、蘇州、昆明等城市軌道交通專家委員會專家。住建部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安全與質量專家委員會顧問、重慶市、昆明市軌道交通專家委員會委員。都市快軌交通雜志副主編、隧道建設雜志編委會顧問。
      曾擔任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鐵道部科研工作,其中“鐵路隧道複合襯砌”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公、鐵路立交橋設計理論與軟件”獲建設部優秀軟件三等獎;“地鐵蓋挖法施工”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城市施工擾動與控制”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發表過多篇學術論文和著作、培養了業內很多軌道交通人才。

 


 

沈子鈞
      北京城建設計研究總院顧問總工、教授級高工、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從事城市軌道交通工程設計、研究、咨詢工作46年。參加過10餘城市有關地鐵、輕軌的預可研、可研、初步設計、施工設計審查、評定;多條地鐵總體總包及單項設計投標、評標;“都市快軌交通”雜志常務副主編;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2006——2010)戰略研究等工作。參編過大型叢書“中國土木工程指南”,“地下鐵道設計與施工”等的編寫和副主編工作,撰寫過多篇論文和多項專利的主要研究人,獲奧運工程勘測設計突出貢獻顧問稱號。

 


 


      崔志傑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北京市有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住建部城市軌道交通工程質量安全專家委員會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主要從事地下鐵道和地下工程的設計和研究工作,參與地鐵規劃、設計、施工方案、風險評估、專項設計等的審查,參與工程事故搶先、處理等,提出了“修建大型地下空間(簡稱PBA工法)”、暗挖法修建評定直牆地下工程“等兩項專利,也用到地下鐵道的車站施工中,並獲得成功,已成為用暗挖法修建地鐵車站的主流方法。曾獲北京市科技進步獎達九次,獲北京市勞動模範。

 


 

  


      楊廣武
      博士,教授級高工,博士生導師,北京市重大項目建設指揮部辦公室總工程師,主要從事軌道交通規劃、設計、施工、養護及道路橋梁設計、施工和養護及技術標准和管理辦法制定等領域的工作。在國內外重要刊物上發表論文共11篇;獲發明專利4項;出版專著(譯著等)共7部。承擔的項目共9項;其中:國家級1項,部(省)級7項。

 


 


      劉志剛
      教授、博士生導師 現任北京交通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電氣工程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主要研究領域為電力電子技術、微機實時控制、工業自動化 、計算機網絡控制。完成了“鋼軌在線焊補設備及工藝”、“高速動力車內部電磁兼容性研究”、“鋼軌焊補專用高頻逆變焊機”“交流傳動逆變器技術開發”等項目的研究並推廣,是國家863項目“國產大型風力發電機電磁兼容性研究”以及國防項目“艦船綜合全電力推進系統推進分系統物理實時仿真技術研究”的項目主持人。近年來在核心刊物上發表了10餘篇論文和著作。
 


 


      張頂立
      北京交通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土木建築工程學院院長,國家973計劃《城市地下工程安全性的基礎理論研究》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家“863計劃”項目“大型跨海隧道鑽爆法修建核心技術研究”負責人,隧道及地下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隧道及地下工程安全性控制”教育部創新團隊帶頭人,全面負責城市地下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工作,長期致力於隧道及地下工程設計理論與施工技術方面的研究和高層次人才培養。
      近十年來主要從事隧道及地下工程方面的研究和教學工作,在隧道病害、隧道注漿技術、海底隧道、安全風險控制、隧道圍岩變形機理、支護與圍岩“動態作用”體系、圍岩穩定性評價體系和控制方法等領域取得了具有創新性的研究成果,形成系統的理論認識和核心技術體系。其研究成果在我國礦山、交通、水利、市政及軍事工程中得到了應用,相關內容獲得8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和4項二等獎。發表SCI、EI收錄論文100餘篇,出版專著4本,教材4本。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6項,二等獎3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4項,申請受理2項。
 

 

 

 

TO BE A DESIGN-LEADING
INTEGRATED SERVICE PROVIDER FOR
URBAN CONSTRU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