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ANY BUSINESSES

北京昌平高教園區北京師範大學新校區

總體規劃: 利用建築圍合成“一大四小”兩個層級的書院式院落,形成“一心、兩軸、四園”的校園格局。 立面風格:將傳統三段式的立面格局基於現代的設計手法進行不同程度的演繹與重構。 交通體系:校園人車分流,地面基本實現去機動車化。空中連廊貫穿每個組團,豐富校園立體化空間。 校園特色:獲得綠建三星設計標識。充分利用地下空間,設置綜合管廊。建造三層通高的地下校史圖書展廳。

高安市高標準學校

項目由教學樓、圖書館和藝術樓、綜合樓、體育館、宿舍樓、食堂和運動區組成。在北側德清路設置學校的主入口,在北側主入口西側佈置綜合樓、東側佈置體育館,在體育館的南側佈置學校的體育場。在綜合樓南側佈置四棟教學樓,兩棟中學教學樓,兩棟小學教學樓。在西側翠微路設置學校的次出入口,在次出入口的南側佈置宿舍和食堂,圖書館佈置在教學樓的西側。

高安市市委黨校

The building complex consists of eight buildings including four teaching/office buildings, one lecture hall and one canteen. Besides the 7,600m2 party school, there is a 4,900m2 university for the elderly, a 4,900m2 training center for teachers, a 2,800m2 nursing school, a 7,200m2 dormitory, a 1,200m2 lecture hall and a 1,200m2 canteen. Resources are shared among the dormitory, lecture hall and canteen.

河南新鄉體育中心

項目外形理念取自於太行山脈與黃河之水交融。建築上部造型靈感來源於黃河水的波瀾紋理,建築立面弧線元素靈感源自太行山脈,而其又恰恰與黃河河岸形式相融合,故其意向名為山水交融。表皮上部用紋理體現黃河流動的柔美,下部利用高大的柱廊體現太行山的雄偉壯闊,用力與美的結合體現新鄉的地域特徵。

高安市民中心

高安市民中心是為市民服務的民心工程,是高安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首批項目。建築平面採用“共用大廳+辦事大廳”佈置模式,專案通過共用大廳將眾多功能有機的進行整合,營造了空間舒適、高度便捷、聯繫緊密卻互不干擾的民生專案。 專案核心的中央共用大廳設置近30米高的採光中庭,明亮舒適;四個辦事大廳通過偏轉,贏得了更好的景觀與日照。立面採用白色的橫向線條,舒展大氣,強調現代、時尚、高效與創新。

南昌縣文化中心

總體規劃上吸取贛派古建築“四水歸堂”的設計理念,並融入現代建築的設計手法,以中心廣場承接場地西側的城市景觀軸線,以不同層次的景觀設計為人們提供觀光和休憩的場所,形成真正的“城市會客廳”。 五棟主場館建築以場地中央的月牙池為核心,由北到南以半圍合態勢依次延展開來。建築造型採用層層退台的設計手法,景觀屋面為人們提供了三維立體的室外駐足場所;優美的曲線構成了建築群的天際線,傳承歷史的同時亦展現自由的氣息。建成後的南昌縣文化中心集館藏閱覽、藝術鑒賞、文化教育等多功能為一體的“城市名片”。

大連市快速公交(BRT)1號線

大連市快速公交(BRT) 1號線在興工街站與具有快速公交基本特徵的有軌電車202路、201路和203路貫通線銜接,構成近期大連市快速公交“T”字形主框架。在設計中根據沿線建設環境,因地制宜、靈活選擇BRT專用車道在道路斷面中的位置,以路中佈置為主,依次採用了混行、路中式、雙向同側式等專用道佈置方式,是國內首次在一條線路中採用多種專用道佈置方式。這一設計,大大地減小了道路改造工程量,提高了運營速度。項目注重結合BRT進行交通組織優化設計,大膽地對BRT線路沿線的交通癥結進行合理改造,使困擾多年的大連BRT友誼立交橋交通堵點得以剷除,並實現了立體交叉口BRT優先。車站與人行過街設施有機結合,最大程度地保證了行人的過街安全,保證了車輛行駛的暢通。簡潔型站台,在滿足基本功能的同時大大節省造價。

連雲港快速公交(BRT)1號線

連雲港市快速公交(BRT)1號線起于海州區海州客運站,途經幸福路、海連路、新港城大道、中山路、海棠路,終點位於連雲區在海一方,線路總長約33.1km,設置中間站27對。項目包括線路的可行性研究、方案設計和施工圖設計工作。B1線建成後,專用道受車輛進出干擾較小,BRT的車速明顯高於同路段的常規公交和其他車輛;風格現代、時尚簡約的BRT車站位於道路中央,十分吸引乘客視線,有效提高了BRT線路的吸引力,同時側式站台便於支線和常規公交的同台換乘、接駁。快速公交1號線具有低票價、快速和準時的特點,向市民提供優質的公共交通服務,帶動了整個城市公共交通服務水平的提升。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新校區

在“融合型綠色校園”設計理念指導下,按功能劃分爲中心教學區、生活服務區、體育運動區三個部分。 中心教學區:包含四個教學組團 , 行政辦公和科研辦公用房。空間結構開放中有圍合,建築采用個性化設計,體現校園可生長的設計理念。 生活服務區:結合集中景觀,布置宿舍、食堂等生活服務設施,滿足學生生活和休憩需要,創造活力低碳的校園生活場所。宿舍采用組團式布局,既有利于管理,也有利于全壽命周期的各組團逐漸的住宿分配和調整;强調組團院落的多功能性,利用死角等消極空間轉換爲多功能交流空間。 體育運動區:風雨操場和學生發展中心是整個校園的活躍點所在 , 同體育運動場一同打造校園一道亮麗景觀。

TO BE A DESIGN-LEADING
INTEGRATED SERVICE PROVIDER FOR
URBAN CONSTRU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