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EVENTS

媒体聚焦十号线FIDIC大奖 城建设计再成关注热点

 

11月24日,来自北京电视台、北京日报、中国建设报、首都建设报、千龙网、《施工技术》杂志的六家媒体对公司轨道交通院副总工程师、北京地铁十号线二期设计负责人田东进行了采访。在采访中,记者们对十号线设计的特点、亮点、所得奖项在国际设计咨询界的重要程度、以及十号线设计过程中背后的故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了解,田东以准确、详实的内容,幽默、诙谐的风格回答了记者提出的问题,得到了记者们的一致好评,并被选为千龙网大头条。

11月25日,各媒体均以较大篇幅报道了事件,11月28日,北京电视台播出了新闻,同时,这条新闻也得到了新华网、腾讯网等新闻网络的广泛转载。 “FIDIC大奖十号线”、“北京城建设计”再成媒体焦点!

北京10号线问鼎工程设计“诺贝尔奖”  城建设计操刀设计展现杰出专业水平

 


 

北京地铁10号线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地下闭合地铁环形线路,也是北京快速客运网络的第二条环形线路。10号线全长57.11公里,全程共有45座车站,其中24座为换乘站。按照原线网规划,10、11号线为两条独立运营线成环贯通运营。项目团队从城市需求出发,提出两线构成物理环,构建了北京地铁第二环线、世界最长全地下地铁环线。

 


 

北京10号线示意图

该项目建设周期长,地质条件差,周边环境敏感复杂,工程自身技术及环境保护难度极大,通过巧妙、新颖、严谨的设计,攻克了系列建设难题,以“创新理念、创新技术、创新运营”为设计纲领,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绿色可持续”的轨道交通建设理念,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攻坚克难,展现高超技术实力

由于项目分期施工需要,需在一期工程不间断运营的情况下完成两线整合,施工只能在夜间3.5小时内进行。从实施方案到后期招标、施工图整个过程中,各系统均全方位、多角度逐步细化,包括供货及服务范围、与一期工程接口和改造、投资、适应性、难度、风险、对运营方便程度等,最终圆满实现了整合并贯通。

五路停车场采用地上、地下叠落的双层地铁车库形式,车场上盖进行物业开发,通过设计优化整合,将建设用地由25公顷压缩至12公顷,为城市市政设施及物业开发提高大量土地资源;并采用咽喉区加盖绿化、两侧采用隔声墙、隔声百页,轨下采用专用减振垫,将地铁运营噪声完全封闭,创建了资源集约型、环境友好型、技术创新型的地下地上一体化车辆基地新典范。

 


 

五路停车场土地综合利用图

地铁10号线“巴沟车辆段”设计了国内首个花园式车辆段,给城市带来更多绿色和氧气。宋家庄停车场规划设计为三条线共址建设,根据三个基地的用地条件,对其使用功能进行合理分工,既满足全线分期实施的运营和维修功能要求,又使检修设施相对集中,充分提高劳动生产率、发挥检修设备的利用率。既节省了用地,同时实现人力资源共用、设备资源共享,从而节省整个地铁的投资。

 


 

巴沟车辆段全景图

多项国内第一,首开先河之举

本工程自身技术及环境保护难度极大,结构设计大胆创新:国内首次推广使用洞桩法(PBA工法),国内首次在暗挖车站导洞内采用桩底压浆技术,国内首次采用中跨盖挖顺作法施工技术,国内首次采用深基坑(基坑深度约15m)土钉墙支护技术,国内首次采用并成功实施了小间距、长距离平行盾构隧道的设计与施工技术;保护措施采用多维度预应力顶撑、桩基托换,各种注浆、隔离、阻水工艺等加固措施,堪称北京地铁工法措施集大成者。全线环境风险源工程1220余处,是北京地铁建设史上风险难度最大线路之一。

国内首次在地铁建设中系统地提出了风险源评估及专项设计体系,开创全国地铁用科学程序处理工程风险源的先河。

人本设计,满足首都城市发展需要

10号线一期工程作为北京奥运会配套工程,采用适应奥运会大型赛事突发客流的运营模式,在国内首次实现了3分钟间隔的高水平开通,实现了奥运开闭幕式70分钟内疏散观众的效果,受到国际奥委会高度评价。二期工程作为北京疏解交通拥堵的重要措施,建成后客流增长迅猛,单日最高客流达到204.75万人次,全年客流总量约5.7亿人次,占全线网客流总数的17.3%,位居线网首席。

连续5座车站采用分离岛式车站,在国内尚属首例,解决了立交桥区设站的难题,同时保证桥梁结构安全。为解决宋家庄站三线换乘量大、行车密度不匹配存在运营风险等问题,在北京首次采用加宽岛式站台端部的“楔形”方案。公主坟站首创性采用四个象限单独设置附属站厅(兼进出站及换乘)方式,客流组织清晰,使用功能更加人性化。

TO BE A DESIGN-LEADING
INTEGRATED SERVICE PROVIDER FOR
URBAN CONSTRUCTION

网站地图 法律声明
工业和信息化部版权所有 京ICP证0402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77号